如何度过一天?如何度过四季?
原文链接:
The Four Seasons of Lifehacking
西雅圖(Seattle)是作者居住過的最北邊的城市,位於北緯47.61度。在這個緯度上,夏季白晝最長可達16小時,冬季最短約8.5小時,相差7.5小時。夏末的幾個月會變得相當炎熱。
- 季節性生活方式(seasonal in my lifestyle)
戶外活動時間#
戶外活動不僅限於鍛煉,因為有些身體條件不允許進行鍛煉的人也需要進行戶外活動。戶外活動對人的身體非常有益。如果在遠離赤道的地區,戶外活動尤其重要(它有助於維生素D的合成,預防季節性情緒失調,同時保持身體生理時鐘的準確)。
- 冬季:下午2點到4點
- 春季和秋季:下午4點到7點
- 夏季:晚上7點到9點
只有在既不太熱/晴朗,也不太冷(即使是陰天或下雨天)的條件下,戶外活動才會更加愉快。
睡眠#
如果午睡的時間選擇不當,可能會讓一天的其他時間變得沒有效率。根據作者的戶外活動時間,作者發現最佳的午睡時間如下:
- 冬季:下午1點至3點
- 春季和秋季:下午2點到4點
- 夏季:下午4點到7點(這聽起來可能很奇怪,除非你試過)。
🤔 作者比較傾向在運動前小睡一會兒。因為午睡後立即進行腦力勞動很困難,但喝杯咖啡後去跑步、散步或去健身房卻是個不錯的選擇。
睡眠不是一件標準化的事情,應該因人而異。有些人似乎根本不需要午睡,晚上睡6小時就夠了。也有另一種極端,有部分人可能需要採取多相睡眠的模式(polyphasic sleep types),將8小時的睡眠分成幾個時段。
飲食#
你需要根據自己的運動和睡眠習慣來調整飲食習慣。 目前,作者的飲食安排是早餐高蛋白,午餐盡量簡單,多攝取蔬菜。
- 冬季:下午5:30到6:30,運動後
- 春季和秋季:下午6:30到8:00,運動後
- 夏季:運動前5:30到6:30或運動後8:30到10:00
每天的第一次工作會議#
對於從事創意工作的人來說,首先管理或至少了解運動、睡眠和飲食對個人狀態的影響,再試圖管理工作,這樣的做法才是明智的。
第二場會議及未來展望#
在不同季節,作者第二次有效率的工作時間如下:
- 冬季:晚上7:30 左右至睡覺前(機率極低)
- 春季和秋季:下午1:00-5:00(中高機率)
- 夏季:下午1:00至5:00 (中機率)或下午5:00至8:00(低機率) 🤔 如果在下午的第二次工作時間內無法完成工作,會嘗試處理電子郵件、整理文件或參加必要的會議。 這通常要看你的工作是否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。只有當準備工作做足了,工作進度才能持續地、像滾雪球那樣逐漸擴大和增長。
季節性轉換、日常轉換#
一天的工作品質取決於你如何管理(或選擇不管理)情境切換。以下是兩個關鍵點:
- 要有效切換情境,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改變地點。在從一種精神狀態轉換到另一種精神狀態的過程中,搬到一個新的地點往往是最關鍵的一步。這也是我深信不疑的原因之一:無論是跨越大陸( continental )的廣闊範圍,還是聚焦於城市街區( city-block-level )的細微之處,游牧式的方法都能適用。
- 定義工作時,我們必須具體到實際的實體活動,而不是只專注於工作的內容、意義或成果。僅僅區分走路和使用筆記型電腦打字是不夠的。你必須注意自己是坐在沙發上打字,還是坐在辦公桌前打字;是在家裡看電視時打字,還是在獨自工作時打字;或者是在咖啡館裡打字。
可變性與控制#
对作者個人而言,最需要保留的是戶外時間和早上至少四個小時的高效工作時段,最好是六個小時。當這兩種狀態受到威脅時,可能會變得相當挑剔,甚至刻薄。至於其他方面,不做過多幹預,或者根本不干預。 真正有效的做法是,建立一個能夠自然產生靈感的日常流程,並且當靈感來臨時,學會順其自然。(创意工作)
控制、屈服和脫軌#
對於非創意工作的選擇,作者遵循這樣一個經驗法則:會選擇結果更不可預測的那個選項。
例如,如果同時有小睡和散步的衝動,作者會選擇散步,因為散步後的精神狀態通常比小睡後更不可預測,而散步帶來好結果的幾率更高。非創造性活動的可預測性更強,但通常不是好的方面:它們往往會使你處於更糟糕的狀態,在這種狀態下,你能做的事情更少。它們可能會讓你感到疲憊和焦慮。相較之下,創意工作也可能讓你感到疲憊,但更大的機率會讓你感到精神振奮和愉悅。
你可以將這種策略看作是增加選擇空間的做法。也就是說,在決定要做什麼的時候,應該選擇那些一旦完成,就能為你帶來更多可能性的行動。 但有些時候,有些事情會讓你的日常安排完全脫軌。重要的是要認識並接受你這一天已經無可挽回地脫軌,並切換到純粹的即興模式。脫軌其實是件好事,將來需要調整生活方式時會對你有很大的幫助。
享受休息時間#
你能夠在多大程度上保持清醒,讓自己進入完全放鬆的狀態呢?


